消防員殉職的教訓

牛頭角的大火經過連日焚燒,終於6月25日晚撲熄。事件引起大眾對消防員工作安全的關注。

劉進圖(時事點評)

2016年7月4日

消防員殉職的教訓

牛頭角的大火經過連日焚燒,終於6月25日晚撲熄。事件引起大眾對消防員工作安全的關注。
牛頭角的大火經過連日焚燒,終於6月25日晚撲熄。事件引起大眾對消防員工作安全的關注。

牛頭角道淘大工業村第一座時昌迷你倉的四級大火,焚燒了108個小時,導致2名消防員殉職及12名消防員受傷。消防處高層在救火期間會見記者,交代救火進度,被前線記者猛烈質疑,採用進攻式救火法是否恰當?會否送消防員去死?消防處高層解釋,消防員的職責是保護市民生命和財產,不能任由火勢持續和蔓延,必須設法滅火,管理層絕對不會忽視前線人員的生命安全。大火撲滅後,政府成立了專責小組,調查救火經過,以及就工廈和迷你倉的消防安全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前線記者的提問,語氣上可能過於激烈,用字遣詞亦可能過於武斷,不夠客觀冷靜,這和經驗有關,也和年紀有關;在青年人的網上留言區,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或更激烈的抨擊。儘管如此,前線記者的提問仍然是必要的,因為人命貴重。

經過長時間燃燒後,火災現場的溫度極高,加上迷你倉的間隔錯綜複雜,消防員要進入火場,逐一爆破每格迷你倉的鐵皮外殻,對倉內空間射水滅火,是極困難也極危險的事情,尤其在張耀升殉職後,是否需要把滅火策略從防守式改為進攻式,確實是很有爭議的事情,有經驗的資深消防人員對此亦有不同意見,改變策略後發生許志傑殉職的不幸事故,更令消防處內和外界加添了許多質疑。如果繼續採取防守式滅火策略,即對火場四周不斷射水降溫,阻隔火勢蔓延,但不主動爆破內圍的迷你倉,任由其燃燒至盡頭而熄滅,是不是可以考慮的辦法?這是調查委員會需要回答的一條問題。

消防處高層的回答,情感上相當真摯,說理上也頭頭是道,儘管如此,還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質疑,未能平息內部和外界的爭議,為甚麼?同樣,因為人命貴重。

消防員的職責確實是要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這句話沒有錯,但生命和財產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有輕重之別,人命重於財產。經過長時間燃燒後,火場內溫度極高,就算起火時有人不幸被困,已不可能生存,其他樓層的人亦早已疏散,火場一直被圍封,任何人都不得進入,消防員的生命就變成唯一可能被大火吞噬的生命。迷你倉內的財物雖然也有價值,但不及消防員的生命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救火策略是否應該以設法保護消防員生命安全為前提?當然,如果大廈有倒塌危險,或者火勢可能蔓延至鄰近民居,消防處的滅火策略便要作出相應調整,但在這些危險未出現前,消防處的策略必須反映人命重於財產的價值觀,否則,不論事後管理層如何聲淚俱下,都難以澆熄消防員殉難燃點的怒火。

前線記者失言,消防高層也失言,在巨大災難面前,我們都有異於常,此事本不必苛責,重提雙方失言,只為了探討言詞背後的生命無價理念,作為年輕一代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