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自殺需對症下藥

劉進圖(時事點評)

2016315

防止自殺需對症下藥

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於校內發起「小白花行動」,呼籲大家多關心身邊莘莘學子的心靈,得到不少市民響應。

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於校內發起「小白花行動」,呼籲大家多關心身邊莘莘學子的心靈,得到不少市民響應。

青少年自殺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工作者應否及如何與學生討論這課題?

根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發布的資料,香港的自殺率在1997年至2003年間曾持續大幅上升,從1997年每10萬人有12.5人自殺的水平,升至2003年每10萬人有18.6人自殺的歷史高位,7年間升幅高達50%。及後,自殺率下跌,至2009年時回落至每10萬人有13.8人自殺的水平,2009年至2014年的數字變化不大。這段歷史說明,自殺浪潮有升有跌,升與跌都有可能長達數年。我們固然希望近月的青少年自殺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但我們也應有心理準備,我們現在面對的可能是另一次升浪,需要有長期對抗的打算。

香港大學和國際上有不少研究顯示,自殺行為是可以傳染的,因此大眾傳媒要很審慎地處理自殺新聞的報道手法,以免刺激有自殺傾向的人仿效。觀乎近日主流媒體的報道手法,已吸納了學術界的建議,盡量低調處理,同時附有求助資訊,這是好現象。不過,如今年青人接觸新聞信息主要是透過上網,尤其是通過社交網絡閱讀朋輩的帖文,這些網上信息是沒有修飾的,甚至夾雜不少青年人曾經想過自殺或企圖自殺的真實分享。既然年青人極有可能通過朋輩網上分享接觸到赤裸裸的自殺信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便不能諱疾忌醫,以為主流媒體保持克制便不用與孩子討論這問題。

有不少自殺行為源於一時衝動。過去我們針對地鐵乘客跳軌在月台加設幕門,因應燒炭自殺激增勸喻便利店停賣炭包,這些措施看來取得了一定成效,跳軌和燒炭個案近年顯著減少。不過,如今我們面對的自殺潮主要是跳樓,香港遍地高樓,實在防不勝防。因此,要防止自殺,必須把重點移向及時發現及輔助有意自殺的人。研究告訴我們,大部分自殺者事前會向身邊的人發出輕生信號,而大部分求助者經輔導後會打消自殺念頭。因此,我們需要教導家長和學生,如何辨別孩子或朋友發出的輕生信號,以及如何尋求專業協助。教育局應為學校提供專業支援,讓所有持份者盡早掌握相關知識。

三角度看港獨爭議

劉進圖(時事點評)

2016420

三角度看港獨爭議

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
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

有稱為香港民族黨的政治組織申請註冊成為公司,遭政府拒絕,律政司長指該組織提倡香港獨立,違反《基本法》有關香港憲制地位的論述,會密切留意該組織往後有何舉動。事件引發爭議,到底香港民間組織可否㰻吹港獨?談論港獨問題有沒有現實意義?在立法會改選前出現這爭議對選舉有甚麼影響?

《基本法》第一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十二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因此,從現有的香港憲法文件來看,香港是不可能獨立的,除非《基本法》被撤銷或修改。

不過,在現行法律制度下不允許獨立,並不表示不可以談論獨立,談論敏感和具爭議的政治課題,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香港居民的言論自由受《基本法》保障。可是,如果鼓吹港獨的言論從純粹的發表政治理念、政治主張,變為煽動他人以實際行動(例如暴力)來實現這些理念和主張,就有可能觸犯《刑事罪行條例》中有關叛國、煽動叛亂的法律條文。

至於公司註冊處可否以違反《基本法》對香港的憲制地位論述作理由,否決一個政治組織申請以有限公司形式運作(香港有不少政黨以有限公司形式營運),公司註冊處諮詢律政司後認為應予拒絕,申請團體如有不滿,可能會尋求司法覆核,爭議須交由獨立的法院裁決。

除了法律角度,港獨問題在現實層面也有爭議。大多數人認為,香港倚賴內地供應食物和飲用水,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已經密不可分,中國政府幾經艱苦才從英國政府手上取回對香港的管治權,無論從經濟或政治的現實角度考慮,北京都絕不會容許香港獨立,以免刺激中國其他特區仿效。中央政府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西方國家為了龐大的中國市場也肯定不會插手,香港因此完全沒有爭取獨立的客觀條件。

不過,有一些主張香港長遠而言應脫離北京轄制的本土派組織認為,世事難料,如果中國未來像昔日的蘇聯那樣四分五裂,內亂頻生,無暇顧及香港,說不定就有空間爭取將香港交由聯合國托管,以維持香港穩定。擁抱這種主張的,目前只是一小撮思想較激進的青年人,但如果香港的管治質素繼續惡化,港人與內地的矛盾不斷加深,不排除會有更多香港人產生離心,藉著明知不現實的港獨主張來宣洩其厭棄中國國民身份的情緒。

港獨爭議在立法會改選前出現,對選舉生態難免產生影響。好些本土派參政組織已表明,他們日後會推動香港就前途問題進行全民公投,而公投選項將包括獨立,這雖然不是直接鼓吹港獨,只是提倡公投和自決,但在北京領導人眼中和鼓吹港獨分別不大。如果這些本土派參政組織在九月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佳績,就意味著有更多市民認同本土派的政治主張,藉選票向中央政府發出警告,這將會成為香港與內地關係的一次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