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通通識》398期 我對補習的期盼……

本期內容:

P.2  看圖識事:公帑保育再加碼 擬設5億基金

P.3  時事點對點:城大塌屋頂 綠化天台無入則

P.4  時事點對點:兩岸代表世衛大會相遇

P.5  時事點對點:「公平貿易」走樣 難助咖啡農

P.6  時事點對點:肥胖個案趨年輕 部分要縮胃減重

P.7  時事點對點:屯門焚化廠 化污泥為電力

P.8-9  專題故事:我對補習的期盼……

P.10  中外人物:群育校長 人人可教

P.11  世界公民:為了珊瑚 慎選防曬液

P.12  集師廣益:跟住矛盾辦外交──中英禮儀之爭

P.13  生活看通識:趁暑期裝備自己

P.14  當年今日:British forces land on the Falklands

《明報通通識》397期 張德江訪港「看聽講」

本期內容:

P.2-3  時事議題:張德江訪港 嚴護下「看聽講」

P.4-5  時事議題:政策缺民意難推行

P.6-7  觀點與角度:2047 香港前途

P.8-9  人物X概念:鍾樂偉「哈韓」不盲目

P.10  概念解碼:霸權(hegemony)

P.11  概念解碼:傳統習俗(traditional custom)

P.12  實戰錦囊:單元五必讀議題及概念

P.13  IES教室:報告結論佳品 有立場有根據

P.14  畢業出路:辭工追夢 機師起飛

P.15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明報通通識》396期 農地誰用?

本期內容:

P.2  時事點對點.中大新傳:傳媒素養成基本生活技能

P.3  時事點對點:文革50周年 現「亞文革」象

P.4  時事點對點:太平清醮傳統飄色諷時事

P.5  時事點對點:反俄歌后歐洲歌唱比賽奪冠

P.6  時事點對點:再婚家庭兒童 易感抑鬱自卑

P.7  時事點對點:所羅門5島因海平面上升沒頂

P.8-9  專題故事:農耕建屋 兩難全?

P.10  中外人物:清廉起家 盧武鉉涉貪而終

P.11  世界公民:非洲‧穹蒼下的希望(下)

P.12  時事漫話:明報炒執總 掀新聞自由疑慮

P.13  通識百科:潔淨水資源

P.14  當年今日:Chinese authorities grant 5th freedom of the air

《明報通通識》395期 道歉「啟示」

本期內容:

P.2-3  時事議題:一句對唔住 關係修身治國

P.4-5  時事議題:青少年權與責

P.6-7  觀點與角度:運動產業 零經濟貢獻?

P.8-9  人物X概念:「另類」詞人周耀輝

P.10  思辯能力:活用概念 踢走沮喪

P.11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P.12  實戰錦囊:單元四必讀議題及概念

P.13  畢業出路:白衣天使唔易做

P.14  試題拆解:立法難消除性傾向歧視

《明報通通識》394期 職場無分男女

本期內容:

P.3  時事點對點:群育學校遷校惹爭議

P.4  時事點對點:病人斬死牙醫 揭醫患矛盾

P.5  時事點對點:「攻擊領導人」 朝鮮逐BBC記者

P.6  時事點對點:稱助治癌 美容中心涉騙財

P.7  時事點對點:春田街重建項目撤回重來

P.8-9  專題故事:顛覆職場性別定型

P.10  通識講場:可食用餐具 環保唔大嘥?

P.11  世界公民:非洲‧穹蒼下的希望(上)

P.12  看圖識事:住屋佔家庭開支三分一破紀錄

P.13  生活看通識:You are what you read

P.14  當年今日:A de-facto referendum takes place

P.15  放眼世界:吉爾吉斯斯坦盛吹「俄風」/ DSE信箱˙星級生溫通識:按「334」分配時間

《明報通通識》392期 明報突炒執總

本期內容:

P.2  焦點新聞:04月 焦點通識新聞

P.3  時事點對點:「炒姜」風波 港新聞自由收窄

P.4  時事點對點:訛詐成風 立「好人法」推保險應對

P.5  時事點對點:勞動節多國示威爭勞工權益

P.6  時事點對點:牛奶飲品標示不清晰易混淆

P.7  時事點對點:印度大旱 40年最嚴峻水荒

P.8-9  你識唔識:中央港府斥港獨違法

P.10  中外人物:李宗偉 羽壇「悲情老二」

P.11  世界公民:抗衡「快速時裝」

P.12  時事漫話:一孩變二孩 應對人口老化

P.13  通識百科:自己健康自己救?

P.14  當年今日﹕Nelson Mandela inaugurated as president

P.15  放眼世界.多元新加坡:由種族隔離到融合

P.15  通識手記:梁天琦與存在主義中的自決

《明報通通識》391期 核能猶如雙面刃

本期內容:

P.2-3  時事議題:核能猶如雙面刃

P.4-5  時事議題:各國核能政策

P.6-7  觀點與角度﹕標準工時再諮詢

P.8-9  人物X概念﹕姜皓文X逆境智商.姜皓文 做好自己 綠葉也有出頭天

P.10  概念解碼:邊緣化(marginalisation)

P.11  思辯能力:構思有創見的IES題目

P.12  實戰錦囊﹕2016年DSE卷二的啟示

P.13  IES教室﹕訪問對象單一 結論難免偏頗

P.14  焦點新聞﹕04月 焦點通識新聞

P.15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英國脫歐的傳導效應

劉進圖(時事點評)

2016年7月7日

英國脫歐的傳導效應

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為全球化帶來極大衝擊。
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為全球化帶來極大衝擊。

在全球化趨勢下,一個地方發生事情,影響可以遍及全球,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典型例子,這種連鎖反應也叫做傳導效應(contagion effect),英國的脫歐公投是說明傳導效應的最新範例。

首先是對英國本地政壇的衝擊。以保守黨黨魁身分出任首相的卡梅倫決意舉行公投,原意是借公投向歐洲盟友施壓,爭取較佳的留歐條件,沒料到豪賭失敗,黯然宣布十月下台。保守黨內大力主張脫歐的前倫敦市長約翰遜本來應該是贏家,可借公投結果問鼎首相,但他沒有作好準備,在公投後拿不出一套可行的脫歐方案,遭國民強烈批評,被迫宣布放棄角逐。工黨黨魁科爾賓原本是隔岸觀火的閒角,坐看保守黨兩派內鬥,誰知公投結果出乎意料,被支持者抨擊為游說留歐不力,遭黨內迫宮。可以說,英國執政和在野兩大政黨都被公投結果重創。

因公投結果在政治上獲益的是誰?是主張脫離英國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和北愛爾蘭新芬黨。公投結果顯示,蘇格蘭和北愛的大部分選民支持留歐,但英格蘭地區除倫敦市外則大多主張脫歐,如今英格蘭的選民贏了,蘇格蘭和北愛地區的英國國民將要被迫失去歐盟公民的身分,這令他們一向的脫英獨立主張變得更迫切,更有感染力,因為過去是他們單方面要求改變英國現狀,日後若英國國會通過脫歐立法,則是英國單方面改變了蘇格蘭和北愛人民的現狀。經此一役,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可能分崩離析。

除了英國本土,歐洲遭受的衝擊也很大。在公投前,歐盟核心國家的領袖說盡好話,情詞懇切地勸英國國民留下,公投有結果後,這些領袖反臉無情,竟公開表示脫歐安排宜盡早落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領袖害怕英國脫歐會產生傳導效應,令其他與歐盟整體關係欠佳的成員國仿效,相繼搞脫歐公投,所以要盡快清除英國脫歐的影響,要讓英國受到懲罰,失去若干歐盟成員的好處,這樣才能保住歐盟不進一步分裂。

在英國和歐盟範圍以外,脫歐公投的傳導效應俯拾皆是,例如英鎊匯價暴跌,美元和日圓升值,不少香港人打算改變旅遊目的地,想送子女到英國升學的家長沾沾自喜,在倫敦置了房產的投資者則大嘆倒霉。其實,英國脫歐的經濟影響並不會即時浮現,大企業要把總部從倫敦搬到巴黎或法蘭克福,是極不容易的事情,但現代金融制度把投資者對前途的一切恐懼和想像,經放大和拉近而變成了即時的真實。

英國脫歐意味全球化趨勢沒落或逆轉嗎?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英國過半選民投票脫離歐洲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害怕歐盟國家中經濟較英國落後的地區會有大量人民湧入英國,搶奪英國人的工作和福利。換言之,無上限的移民潮是導致英國要閉關鎖國的核心問題。德國在接收中東和北非難民上,也碰到類似的挑戰。這樣看來,如果能對移民流動合理設限,全球化趨勢才可繼續前進,否則就會持續受挫,寸步難行。

消防員殉職的教訓

劉進圖(時事點評)

2016年7月4日

消防員殉職的教訓

牛頭角的大火經過連日焚燒,終於6月25日晚撲熄。事件引起大眾對消防員工作安全的關注。
牛頭角的大火經過連日焚燒,終於6月25日晚撲熄。事件引起大眾對消防員工作安全的關注。

牛頭角道淘大工業村第一座時昌迷你倉的四級大火,焚燒了108個小時,導致2名消防員殉職及12名消防員受傷。消防處高層在救火期間會見記者,交代救火進度,被前線記者猛烈質疑,採用進攻式救火法是否恰當?會否送消防員去死?消防處高層解釋,消防員的職責是保護市民生命和財產,不能任由火勢持續和蔓延,必須設法滅火,管理層絕對不會忽視前線人員的生命安全。大火撲滅後,政府成立了專責小組,調查救火經過,以及就工廈和迷你倉的消防安全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前線記者的提問,語氣上可能過於激烈,用字遣詞亦可能過於武斷,不夠客觀冷靜,這和經驗有關,也和年紀有關;在青年人的網上留言區,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或更激烈的抨擊。儘管如此,前線記者的提問仍然是必要的,因為人命貴重。

經過長時間燃燒後,火災現場的溫度極高,加上迷你倉的間隔錯綜複雜,消防員要進入火場,逐一爆破每格迷你倉的鐵皮外殻,對倉內空間射水滅火,是極困難也極危險的事情,尤其在張耀升殉職後,是否需要把滅火策略從防守式改為進攻式,確實是很有爭議的事情,有經驗的資深消防人員對此亦有不同意見,改變策略後發生許志傑殉職的不幸事故,更令消防處內和外界加添了許多質疑。如果繼續採取防守式滅火策略,即對火場四周不斷射水降溫,阻隔火勢蔓延,但不主動爆破內圍的迷你倉,任由其燃燒至盡頭而熄滅,是不是可以考慮的辦法?這是調查委員會需要回答的一條問題。

消防處高層的回答,情感上相當真摯,說理上也頭頭是道,儘管如此,還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質疑,未能平息內部和外界的爭議,為甚麼?同樣,因為人命貴重。

消防員的職責確實是要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這句話沒有錯,但生命和財產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有輕重之別,人命重於財產。經過長時間燃燒後,火場內溫度極高,就算起火時有人不幸被困,已不可能生存,其他樓層的人亦早已疏散,火場一直被圍封,任何人都不得進入,消防員的生命就變成唯一可能被大火吞噬的生命。迷你倉內的財物雖然也有價值,但不及消防員的生命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救火策略是否應該以設法保護消防員生命安全為前提?當然,如果大廈有倒塌危險,或者火勢可能蔓延至鄰近民居,消防處的滅火策略便要作出相應調整,但在這些危險未出現前,消防處的策略必須反映人命重於財產的價值觀,否則,不論事後管理層如何聲淚俱下,都難以澆熄消防員殉難燃點的怒火。

前線記者失言,消防高層也失言,在巨大災難面前,我們都有異於常,此事本不必苛責,重提雙方失言,只為了探討言詞背後的生命無價理念,作為年輕一代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