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 學生為本 由愛出發
今次到訪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位處元朗洪水橋區,屬政府未來重點發展區域。學校秉承嗇色園「普濟勸善」的宏旨,著重品德教育,堅持「學生為本」的教學信念,協助學生在德性上健康成長,在學業上有多方面的共通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態度
該校今年取得教育局的「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的資助撥款,並已於全校校園鋪設Wi-Fi 網絡,對於學校為何參加計劃,如何推動電子學習,彭惠蘭校長表示,參加及獲選推行這項計劃,對學校是一個契機,過往學校也曾試行平板電腦作互動教學,老師和學生都很感興趣,儘管學生成績並非突飛猛進,但重點是看到同學的學習態度轉變了,更願意主動學習,今次乘著Wi-Fi 和硬件配置的提升,藉著過往的成功經驗,把電子教學推動到更多科目。
彭惠蘭校長曾參與辦學團體嗇色園舉辦的交流團,到山東濰坊考察內地的自主學習計劃,眼見當地學生主動的學習氣氛,深受感動,所以從去年開始,就在校內推行自主學習和電子學習計劃,因為要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由小做起,所以在中一級作試點。
透過自主學習計劃,看到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主動,自信心也明顯加強,而憑著去年的成功經驗,今年學校會將計劃推廣至中二級,讓更多學生受惠。彭校長多次提到,感謝老師為了同學的進步,付出很多時間和心思,同心協力令計劃得以成功推行,作為校長非常感恩。
生命教育學會讚賞分享
可道中學提倡生命教育,透過課程,活動及師生日常接觸三方面推行校本生命教育,培養同學尊重和愛惜生命,懂得作負責任的價值判斷,建立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學校利用中一通識課規劃學生成長的生命教育課程,鼓勵同學分享並表達自己的意見,多些反思空間,學懂作出正確的選擇。中二至中六安排每星期的晨讀課閱讀生命教育文章並作反思。透過多種積極和關愛的班級經營策略,以及班主任間緊密溝通交流,提升同學對校歸屬感,建立正面的校園文化。彭惠蘭校長表示除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外,還善用校外資源,與其他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展開一系列基本生活技巧課程,提高學生對自我認識和接納,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並提升他們與別人和諧相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全校營造關愛校園氣氛,踏入學校,由樓梯、走廊牆上、固定展板隨處可見張貼了不同的海報、心靈加油站的錦囊、好人好事表揚等,讓讚賞文化滲進同學生活中。透過生命教育希望同學能達到這個目標:「做我真好!發現不一樣的我!」
科學學習已見成果
重視生命教育之餘,該校也著重學生在科學及科技探索領域方面的發展,該校獲得辦學團體嗇色園和優質教育基金共撥款超過80 多萬,將原有的設計與科技室改建為「探索科技學習中心」,透過多元化的課程和教學活動,啟發學生的創意及培養學習興趣。為配合學科「創新解難、認識科技」的宗旨,中心配備先進的「激光雕刻/ 切割系統」和「電腦輔助設計」等設施進行教學活動。此外,校本課程亦加入先進的科技知識,藉著各項科技設備,使學生在具創意和親身實踐的活動中學習及吸取經驗,把課堂知識應於用現實生活中。
目前該校的科學學習已見成果,該校中六級學生韋漢陞、黎文健及譚浩言以「靜電除菌機」於今年年中作為六隊香港代表之一,參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舉辦的「第65 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與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共1700 多名學生一同參與競賽,並奪得大獎賽入圍獎。Intel ISEF 是一項極具規模的國際盛事,歷屆得獎者當中有20 多名更成為了諾貝爾得獎者。同學透過是次國際性賽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互相交流、切磋,豐富了其學習歷程和人生經驗。
訪問尾聲,彭校長特別感謝辦學團體嗇色園對學校的支持,過去學校推動電子教學和資訊科技發展,嗇色園提供很多資助,讓學校購買電腦和設立電腦室,而每年學校的重點發展也獲資助和支持,彭校長期望透過這些資源和設備,讓學校發揮「教好這個人,讓他們做好這個人」的理念,這亦是一間學校對社會最重要的貢獻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