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到訪是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秉承「明智顯悲」的校訓,學校今年透過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班級經營及豐富學習經歷三大重點,以關愛感染和啟發學生學習上的自主性,讓他們及早裝備,掌握及創造自己的人生。劉潤堯校長表示,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發揮個人潛能,以期能學以致用,與時並進,服務社會,貢獻國家,是該校的辦學宗旨,也是全體老師的共同信念。
電子教學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如何教?教什麼?如何與現有教學法結合?如何由印刷本過渡至電子教學?種種問題都令大家望而卻步。今年明報教育出版編撰了初中《生活與社會》29個單元,印刷本及電子書兩個版本均已獲教育局登上「適用書目表」,為學校推行電子教學做好準備,老師不用再大費周章準備電子教學內容,印刷本及電子書互相配合,給老師提供了循序漸進的過程!
教育改革系列今次到訪的學校是裘錦秋中學(屯門),校長岑小瑩不諱言該校的學生,成績都屬於普通,家庭支援亦相對較弱,校長和老師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同學恐懼英語,語文表達能力普遍不高的弱點,學校設計了適合學生的課程,老師尤其著重提升學生的語文, 設計校本教材,課堂以活動教學為切入點,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
「廿一世紀是一個教育急遽轉變的年代,全球均著重優質教育的訴求。隨著香港成為知識經濟型的社會,終身學習更形重要。素質教育是香港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培養具有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育人才。今天在香港辦學,教育領導至為重要,自從推行校本管理後,學校不能像過去只須緊隨教育局指示而行,而是按著學校本身特色、條件及方針來發展。」為迎接明年65 周年校慶的來臨,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下稱慕德中學) 楊靜嫻校長細說學校多年來如何實踐這些理念。
今次到訪的學校是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學校的辦學理念是「深信只有學生為本、五育並重的均衡教育,才能全面提昇學生的身心素質。而富靈活性、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以及鼓勵積極參與的多元化學習活動,足以令學生持續進步,締造學業成就。相信只要人人努力,與時並進,上下一心,追求卓越,學校的願景定能實現,學校及個人均可取得成功。」過去多年學校致力推動電子學習,今年更成功取得教育局的「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成為先導學校,學校將如何為此作準備?
「人人可教」是賽馬會毅智書院(下稱毅智書院)的辦學理念,今年是毅智書院創校十五周年,學校重視優質教學,協助學生建構知識、樂於思考及創新,鼓勵同學自主學習,引入多元教學法及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校內持續發展「課堂分享文化」,科組及伙伴老師透過共同備課、課堂研究、同儕觀課,分享提升教學效能,十五來成績斐然,校監、校長和老師用愛心和堅持印證了「人人可教」的信念!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下稱吳祥川中學)鄧蕙珍校長介紹時說,由於學校有不少基層學生,為提升學生的能力和創意,加強他們的競爭力,希望透過電子學習及相關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因此學校已將促進電子學習訂為學校長遠發展目標。
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單向傳授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明白多少,老師往往要等到批改作業和考試卷才知道。隨着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電子學習帶來了新轉變,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互動,老師可以得到即時回饋,提高了教學成效。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下簡稱王華湘中學)更加利用電子學習的優點,發展教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