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教」是賽馬會毅智書院(下稱毅智書院)的辦學理念,今年是毅智書院創校十五周年,學校重視優質教學,協助學生建構知識、樂於思考及創新,鼓勵同學自主學習,引入多元教學法及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校內持續發展「課堂分享文化」,科組及伙伴老師透過共同備課、課堂研究、同儕觀課,分享提升教學效能,十五來成績斐然,校監、校長和老師用愛心和堅持印證了「人人可教」的信念!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下稱吳祥川中學)鄧蕙珍校長介紹時說,由於學校有不少基層學生,為提升學生的能力和創意,加強他們的競爭力,希望透過電子學習及相關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因此學校已將促進電子學習訂為學校長遠發展目標。
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單向傳授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明白多少,老師往往要等到批改作業和考試卷才知道。隨着資訊科技時代的到來,電子學習帶來了新轉變,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互動,老師可以得到即時回饋,提高了教學成效。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下簡稱王華湘中學)更加利用電子學習的優點,發展教學平台
教育局於2014年5月2日公布「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列出首批在第一期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下通過評審的電子教科書書目,供學校於二零一四/一五學年起使用。在初中《生活與社會》科中,明報教育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獲得教育局「蓋印」加入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的電子教科書書目。
隨着數碼年代的來臨,電子教學成為大勢所趨。要把握新機遇,達至教學相長,學校要做足準備迎接變化。參加了第一期「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的「夥伴學校計劃」、試用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生活與社會》的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下簡稱莫慶堯中學),早於十年前,鄭嘉莉校長已為今天的電子教學作出準備
隨着數碼年代的來臨,電子教學成為大勢所趨。要把握教學新機遇,達至教學相長,學校必須做足準備。參加了第一期「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的「夥伴學校計劃」、試用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生活與社會》電子教科書的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下稱茂峰中學),其經驗值得參考。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於2014年出版首套印刷及電子教科書《生活與社會》。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明愛)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亦是其中教材開發的協作團隊,兩個機構不約而同地希望可透過今次的合作,吸引青少年關注成長個程中的切身議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發展。
生活與社會是初中新設的學科,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下三個範疇(個人與群性發展、資源與經濟活動、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的學習內容結合而成。我們出版這一系列課本,是希望為同學提供豐富而有系統的知識,亦為日後修讀高中通識教育科及其他人文學科,如經濟、地理、歷史等科目時,奠下良好基礎。